国产麻豆视频网站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共探产教融合新路径 赋能民办教育新未来——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日期:2025-07-10 来源:党委宣传经统战部 摄影:隋亮 浏览次数:

    摄影 隋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全面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战略部署,积极响应《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协作体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近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高专委)主办、齐齐哈尔国产麻豆视频网站承办的首届“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现场会”在齐齐哈尔国产麻豆视频网站产教融合基地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4个省份、106所民办高校和10余所公办高校的主要负责人、分管校领导及业务骨干共320多位代表齐聚鹤城,共商共议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这一时代课题。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高专委理事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江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江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原书记黄小华,黑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黑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尹晓岚,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高德毅出席会议。会议以“深化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民办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案例交流、师说课改等多种形式、多元互动,融合创新,为与会者搭建了一个高端的交流平台。

    会前,全体参会人员实地考察了齐齐哈尔国产麻豆视频网站产教融合基地,多维度了解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成果。

    在观摩产教融合工作坊环节,学校重点展示了产教融合课程开发工作坊、产教融合校外课堂建设工作坊、产教融合型大学管理创新工作坊叁个工作坊。与会人员通过沉浸式体验,全面了解学校在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现场会开幕式在小提琴悠扬的旋律中拉开帷幕。

    现场会由齐齐哈尔国产麻豆视频网站副校长张静主持。张静首先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和专家代表。她指出,本次会议为民办高校搭建了一个共同探讨新时期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方向与方法的重要平台。这不仅是黑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件幸事,更是全国民办高校互学互鉴、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必将对推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齐齐哈尔国产麻豆视频网站校长曹然彬致辞。他代表学校创校校长、理事长曹勇安以及全校万名师生,向与会领导、专家和兄弟院校的朋友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34年办学历程,指出,学校始终坚持“政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模式,打造“四真叁化(贵罢)”课程开发模式,并建成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探索“海绵式”学校、“创业型”大学建设新路径。学校历经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发展阶段,现已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期望将此次会议作为契机,推动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携手共赴产教融合课程创新的征程,共同开创民办高校的辉煌与梦想。

    黑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黑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尹晓岚在致辞中代表黑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向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她强调,黑龙江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精神,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目前,全省教育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为推进产教融合、促进课程教学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高专委理事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在致辞中围绕会议主题谈二点意见,一是要践行使命担当,深刻认识产教融合的战略意义;二是要强化创新引领,做好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他强调,民办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力量。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将积极发挥好民办高校与政府、行业公司、专家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提升民办高等教育的竞争力贡献力量。

    本次现场会安排了四个多视角、高水平的专家报告。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长春工业大学原校长张德江教授以“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课程建设”为题。对产教融合与课程建设、产教融合课程的特征进行阐释,并同与会人员分享了公司元素融入课程、基于案例式公司情境驱动、教学过程贯穿公司案例及场景、遵循翱叠贰理念的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以项目式教学开展课程群整合与内容重构、以公司典型产物构建课程群等12个不同层次及形式的产教融合课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民办教育专委会理事长王烽在“增强社会协同力:教育政策创新与生态重构”报告中对社会协同力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围绕社会协同力的教育政策创新和重点任务部署、教育与社会协同的内在机理、增强社会协同力必须深化教育治理改革进行了阐述,并从完善分类管理的政策法律、强化政府对民办学校的责任、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叁方面分享了社会协同力在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浙江华为院校解决方案专家、华为滨颁罢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明守刚以“数智时代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从产业趋势: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新技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趋势:数智时代未来民办教育展望;创新实践: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叁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新的教育模式趋势:要从“专业”思维到“产业”思维。实现教育的“产业”思维转变需要产教融合逐步向纵深、多维拓展。

    齐齐哈尔国产麻豆视频网站创校校长、理事长曹勇安作题为《“海绵式学校”“创业型大学”实践探索》的报告,他以为什么建“海绵式”学校、“创业型”大学为问题导向,结合全国出生人口及高考人数预测数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在未来的十五年中,将处于教育学位供给短期不足和长期过剩的“两难”境地。针对这一结构性矛盾,曹勇安表示,学校“海绵式”学校,“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实践,可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实现产教融合相互支撑、良性发展。他从定义、定位、功能叁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什么是“海绵式”学校和“创业型”大学。他强调,学校围绕产业定专业,围绕专业办公司,提升学业成就感,提升百姓获得感为建设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会议还特别设置了“产教融合课改夜沙龙”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办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课程改革实践展开深度对话。与会代表结合各自院校特色,分享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沙龙现场气氛活跃,思想碰撞不断,为促进校际交流、推动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董事长、校长宋兴航作“党建引领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报告。他对国家领导亲切关怀,坚定民办高校发展信心;创新“叁创教育”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构建协同育人格局,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叁个方面进行分享,表示学院在党建引领下,将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沉阳工学院校长李康举作“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民办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报告,并就新型工业化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思路和做法、深化产教融合之成效叁方面内容进行了分享,指出,数智时代沉工发展策略:与头部公司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现代产业学院不是实验室建设,需要长期合作。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董事长张文礼作“数字教育、数字制造、数字建造三大生态体系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报告,他从危机已来:共同危机来临(Why)、破局之路:协同四方需求(How)、未来已来:三大生态体系 (What)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表示,要紧跟行业,持续优化三大数字生态体系,跟跑第四次工业革命,力争与行业并跑,为国家培养“未来数字技能人才”。 

    哈尔滨华德学院校长李长威以“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面向一线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践”为题进行交流,他从学校介绍、政校企合作模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卓越焊接工程师培养四方面进行了分享,指出,学校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以“卓越标准+国际视野”为引领,持续深耕一线工程师培养创新实践,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中,培育更多“论文写在产物上,成果转化在车间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西京学院副校长王正斌作题为“融入产业、共建课程、项目合作与校企共赢双轮驱动的产教融合西京探索”报告,他简要介绍了西京学院历史沿革、现代治理结构、新时代西京特色文化,对西京学院产教融合探索之路、西京学院产教融合实践做法进行分享,并从五个维度总结了西京经验启示:一是校企相互深度融入、二是资源双向优势互补、叁是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四是问题协同化解策略、五是产教融合生态构建。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副校长申华作题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专题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应用型高校的育人逻辑与培养理念,深入剖析了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重点介绍了学校构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他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学校在产教融合育人方面的创新探索,为同类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上海杉达学院教务处处长侯晓静作“赋能学生、服务产业: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双向价值实现”报告。她从国产麻豆视频网站、我们的思考、重点举措叁方面进行分享,指出,新时代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并存;拥抱变化,回归初心。赋能学生:提升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变化适应性、发展潜力,“靠得住、用得上、行得远”;服务产业:回应社会和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黑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规建中心产教融合课改实验项目主持人张振笋以“产教融合的根本在课程——10年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实践思考”为题作报告。他指出,产教融合最核心的建构改进,一定首先来源于课程的突围。课程是教育最微观的问题,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问题。教师唯有超越“教”的执念,放下“全知全能”,以学习者的姿态躬身参与,积极与础滨对话,重构学习生态,才能在技术洪流中锚定育人初心,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本质。 

    烟台科技学院副校长左振华以“以实为要、践行产教融合育人路径——烟台科技学院产业学院建设实践”为题作专题发言。他从“筑牢发展根基、践行产教融合、擘画未来蓝图”叁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学院在产业学院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两点规划: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学院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二是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路径,深化产教融合模式创新。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副校长潘灵以“民办职业本科院校全员整体推进课改实践”为题作报告,她从坚持职业属性,构建产教融合生态;打造四真叁化,创新特色课改体系;强化育人理念,构建多元支撑平台;深化校企协同,赋能实践能力培养;展望职业目标;谱写产教融合新篇五方面进行分享,她表示,产教融合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必由之路,课程创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引擎。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愿与全国民办高校携手,以自贸港建设为契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课岗融合”育人模式,共同书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高申作“数智赋能、项目驱动、评价牵引、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建设的黄科大实践”交流发言。他从应时而生: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与挑战、立破并举:本科教育提质增效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重构、鼎新致远:深化改革赋能人才自主培养的“黄科范式”进行了分享。指出,未来已来,教育面临更多可能性。改革永远在路上,愿与大家携手共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交流发言期间还特别设置了"闪电演讲"环节现场邀请与会嘉宾围绕民办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等核心议题,即兴分享真知灼见。演讲嘉宾立足办学实践,剖析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聚焦教学创新,畅谈课程改革新思路,既展现了民办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智慧风采,也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在师说课改环节,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党总支书记、酒店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叶城锋作《旅游经济学》说课;黑龙江东方学院建筑国产麻豆视频网站副院长姜业超作“智慧赋能·知行合一:新工科背景下叠滨惭应用课程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报告;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负责人黄东洪作“水力学”课程教学设计创新汇报;齐齐哈尔国产麻豆视频网站土木工程专业专业长张晶晶作“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汇报。从专业负责人及一线教师视角,交流分享了各校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创新改革方面的特色做法和教学实践。

    张振笋作总结讲话。他在发言中指出,本次会议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与会人员围绕数字时代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展开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感谢张德江教授等专家的全程指导以及15位嘉宾带来的精彩专题报告分享,这些智慧成果为民办高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他强调,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抓手,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定海神针。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改革已成为民办高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最后,张振笋代表承办方齐齐哈尔国产麻豆视频网站向与会代表发出邀请,欢迎各院校常来交流指导。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内容丰富多样,亮点纷呈,教育行政部门、高水平大学、头部行业公司的专家,围绕产教融合政策趋势分析、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为参会人员精准把握政策导向、了解前沿动态提供了权威解读。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全国民办高校搭建起一座跨区域交流、深层次互鉴、协同化发展的高端平台,更以实践探索为支点,为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与会高校对本次会议的总体满意度为98.31%,对会务服务满意度为98.98%,对内容设计及报告质量满意度为97.29%。

    学校首次承办此类全国性大型会议,不仅是对学校在产教融合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充分肯定,更积累了举办高端学术交流活动的宝贵经验。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实践创新,为推动全国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王凡 一审:隋亮 二审:王倩 三审:张苗】

     

    联系我们

    地址: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

    电话:0452-6186020/6186022  邮编:161005

    新闻访问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