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视频网站

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甘雄博士导学团队近期连续在中国科学院二区迟辞辫期刊上发表两篇学术论文

2025.09.15

近日,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甘雄博士及其研究生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与《Research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pathology》先后发表了题为When love constrains: The impact of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on dark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ts和Through a Dark Lens: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Dark Triad Traits, Future Negative Insight, and Antisocial Attitudes的论文。第一篇论文中,研究生蒲俊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甘雄博士为通讯作者。第二篇论文中,蒲俊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甘雄博士为通讯作者,卢忠耀博士共同参与本次研究。论文来源:Junwei Pu, Xiong Gan,When love constrains: The impact of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on dark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t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Volume 238,2025,113093,ISSN 0191-8869.https://doi.org/10.1016/j.paid.2025.113093Pu, J., Lu, Z. & Gan, X. Through a Dark Lens: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Dark Triad Traits, Future Negative Insight, and Antisocial Attitudes. Res Child Adolesc Psychopathol (2025).https://doi.org/10.1007/s10802-025-01357-3

内容介绍

暗黑人格作为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一大隐忧,近年来在揭示其家庭根源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蒲俊伟等人采用横断面与纵向混合设计,首次系统阐明了父母心理控制通过“疏离感—同伴冲突”链式路径助推青少年暗黑叁合一特质形成的机制,为家庭教养风险的识别提供了新证据。该研究同时发现,教师情感支持可显着缓冲上述负面效应,提示学校积极关系亦是干预的关键靶点。论文呼吁,未来需推动家庭—学校—社区跨系统合作,将积极师生关系与时间管理训练融入早期预防,以遏制暗黑人格的滋生蔓延。

青少年反社会倾向的成因长期扑朔迷离,传统研究多聚焦家庭与社会环境,对其内在心理机制揭示有限。近来,时间认知视角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突破性进展。蒲俊伟、卢忠耀与甘雄团队基于叁波段、跨度18个月的纵向大样本数据,首次系统验证“消极未来洞察”——即对未来持悲观、绝望预期——在暗黑人格与反社会态度_x0008__x0008_之间的纵向中介链条。研究发现:暗黑叁合一特质(权谋、自恋、精神病态)能够显着预测6个月后的消极未来认知,而后者又进一步放大青少年的反社会信念与行为倾向。其中,权谋人格表现出持续且单向的预测效应;精神病态则可被负性未来观反向预测,提示时间认知偏差可能加剧冲动与冷酷;自恋则通过消极未来洞察间接强化反社会倾向。该成果不仅揭示了“人格→时间认知→反社会”这一动态路径,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干预切口:通过“未来积极时间视角训练”,帮助青少年重建对未来的希望与掌控感,有望从源头遏制反社会行为的滋生。研究团队呼吁,今后应将时间动机干预融入校园预防犯罪体系,实现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深度结合。

(编辑:彭文秀 审核:余劲东)

下一篇: